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

把握性教育良機 專家籲親子討論(陳冠希/鍾欣桐 )

【明報專訊】捲入裸照風波的鍾欣桐 (阿嬌 )深受年輕人歡迎,有家長坦言對事件感到震驚,擔心事件會影響子女對性的正確觀念。資深性教育工作者程翠雲認為,事件是「千載難逢的性教育好機會」,

呼籲學校及家長適時教導年輕人小心網絡世界,更重要是如何保護自己及尊重他人。

最重要學懂如何保護自己

程翠雲說,年輕人須明白,偶像現身交代事件不代表問題已全部解決,最重要弄清是非黑白。她說﹕「阿嬌雖然向公眾道歉了,但年輕歌迷不要有樣學樣,以為一時任性然後道歉就沒事,因歌手有強大的公司後盾作支持,出事後每個難關都有人為她設想如何解決。」她認為青年人要懂得分析對方的道歉是否由衷之言。

程認為,藝人生活表面上看似多姿多采,其實生活封閉,「就連正常的社交生活也擔心被『狗仔隊』追蹤,交友已有難度,更何感情生活?是故男女約會地點多數只能在對方家中」。不過她強調,藝人應潔身自愛,情到濃時若不喜歡被拍照,應明確拒絕對方。程大力抨擊拍照者,認為拍照者應該負上最大法律責任,並告誡年輕人,不可以為一己之欲拍攝他人裸體照片作留念。

程翠雲說,若家長發現子女觀看該批照片,不應該一面倒禁止,反而要一起討論。她解釋﹕「究竟子女是基於人看我看,還是出於對男女身體的好奇?如果是前者,更應讓他們想想,若照片中人是自己,會有什麼感覺。如果是後者,則應向他們解釋男女身體構造。愈是禁止,只會助長他們的『心癮』。」

女兒問:點解姐姐唔衫?

「媽咪,點解阿嬌姐姐唔衫?」育有兩女一子的主婦韓健南說,9歲長女看到報章上的疑似阿嬌照片時甚為尷尬,由於她十分喜愛Twins ,看過照片後感到「好核突、不想看」,然後會問母親﹕「點解阿嬌姐姐要影這些相?」

韓健南一向有購備性教育書籍,平時會向3名年幼子女灌輸性教育。她說,經過此事後會告訴他們,日後無論與異性如何親密,也絕對不可以拍裸照。她說,仍有一些家長朋友一味叫子女不要看該新聞,只是逃避問題,認為家長應趁這事向子女灌輸性教育,如教導他們互相尊重的重要。

拋開語言暴力 孩子聰明情緒穩


想要孩子聰明伶俐,爸媽不要經常罵孩子、說刻薄的話,否則孩子不僅大腦整合變差,小腦也會異常,他的情緒、注意力和記憶能力都會受影響。
在火車上,一個媽媽不停的在罵她的小孩,好像是參加什麼比賽落選了,因為我一直聽到「連這個也不會,笨死了」、「你永遠成不了大器」、「你為什麼不能多像弟弟一點」。當賣便當的走過來時,孩子怯怯的問:「可不可以買便當?」母親大聲的說:「考那麼爛還敢吃便當?」孩子立刻低下頭去,不敢再多說,我看了很不忍心,其實語言暴力跟身體暴力一樣傷害孩子,甚至還更厲害,因為肉體的傷會癒合,心靈的傷會一直淌血。
語言暴力讓大腦整合變差
在實驗上,我們看到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神經的連接,影響大腦的發展和功能。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Martin Teicher比較了51名受虐兒和97名正常兒童的大腦,發現受虐兒連接兩個腦半球的?胝體顯著的小,他認為這影響了左、右腦的整合,使受虐兒的情緒會突然改變。
他也發現語言暴力的受虐兒的小腦蚓部(Cerebellar Vermis)不正常。小腦蚓部是維持情緒平衡的地方,它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基因來的大,它的不正常會影響情緒的正常發展。
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發現,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兒的小腦蚓部都比正常人小,又發現受虐兒的自殺意念比正常人高4~5倍,他們現在還在做實驗,如果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係,學校的體育課就不可以減少,因為運動可以壓抑杏仁核的活化,阻止負向情緒的出現。在自殺率這麼高的台灣,體育課更不可再挪去上數學、英文或理化,如果一個孩子死了,學再多的英數理都無用了。
受虐兒長大易得焦慮憂鬱症
波士頓的Mclean醫院在2000年時曾經作了一個研究,小時候受虐長大後易得焦慮症和憂鬱症。嬰兒雖然生下來就幾乎有他一生所需的神經元,但是大腦仍然不斷地透過跟外界環境的互動,一直持續發展到青春期和成人期。這個互動會影響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。我們的神經連接在青春期會又再修剪一次,這是為什麼注意力缺失和過動現象在青春期之後常會改善一些。
不論這孩子的經驗是好的還是壞的,都會影響他大腦神經的連接。所以大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小心,不可隨便打罵孩子來出氣,或在管教上喜怒無常,使孩子無所適從。
虐待對大腦發展有4大不利
Mclean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虐待(還包括忽略、不理睬、排斥、不照顧)對大腦的發展會有4個重大的影響: ▓第一,邊緣系統的易激怒:邊緣系統是我們「情緒的大腦」,控制著我們最基本的情緒,他們發現受虐兒有著不正常的腦波,很像是顳葉癲癇病人的腦波。 ▓第二,左腦會發育不良,甚至停止發展:有6個用功能性核磁共振(fMRI)及腦波的研究都發現,受虐兒左腦發展不正常,他們的右腦有比正常人更活化,研究者認為左腦的異常跟受虐兒易有憂鬱症及記憶衰退有關。 ▓第三,左、右腦的整合不良:因為連接左、右腦的胼胝體在男的受虐兒中,小了24%~42%,在女的受虐兒中,小了18%~30%,研究者認為這個原因,使得受虐兒的情緒和人格會突然改變。 ▓第四,小腦蚓部不正常:小腦蚓部跟情緒,注意力和邊緣系統的調節有關,研究者在15名童年受到語言暴力但無身體暴力的成人腦中,看到小腦蚓部血流量有增加現象,他們認為受虐者用增加蚓部血流量來平息邊緣系統的易激怒性。
Mclean研究團隊用動物實驗來探討這些傷害發生的原因,他們發現忽略及創傷都會增加可體松的分泌,但減少甲狀腺荷爾蒙分泌。這會影響大腦中海馬迴、杏仁核和藍斑上神經傳導物質受體數量,這些地方是調節大腦恐懼和焦慮的地方,因此他們認為受虐所引起的緊張與壓力,會激發一些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,同時也會抑制另一些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,所以受虐的經驗會改變或塑造大腦,使個體對惡劣環境快速做出異常的反應。這是飆車族為什麼會看不順眼就拔刀殺人,因為他的大腦對外界的善意/惡意解釋跟我們不同。這份報告與Teicher醫生的發現不謀而合。
正向語言態度才能激勵孩子
看到小時候長期受到大人的責罵、挨打、冷漠、不關心,大腦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時,父母對孩子講話一定要小心,不要侮辱他、嘲笑他,孩子小的時候,不適合用激將法。
在你否定他、罵他「連石頭都比你聰明」前,請先停下來想一下,他真的有這麼糟嗎?如果他會幫你的忙,很乖巧,能替你分憂解悶,就請你不要罵他是豬,因為豬是不會做這些的!

以情養性



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感性的情緒和理性的認知能力同樣重要,如果孩子常被情緒卡住,勢必影響其人格發展。若能使情緒透過合理有效的方式紓解,避免能量耗損在衝突、壓抑情感上,孩子將更容易專注發展其他潛能。 以下方式可協助家長更有效輔導孩子的情緒,成為他一生受用的資源。
◆坦誠表現你的感受 在孩子前表現你的情緒,並和他討論是很重要的,例如「媽媽明天開會要上台報告,我覺得很緊張,我想要去外面走走。」 有情緒是人之常情,不要害怕在孩子前面表現出來,不管是正面或負面,孩子都能透過這些體驗累積更多同理心,有助於他面對更多元的人際關係。 人非聖賢,孩子如果做出讓你氣炸的事,要你心如止水不可能也不健康。但如果你真的怒不可遏,無法思考,最好暫時離開現場,告訴孩子等你比較平靜時再回來處理。
◆注意孩子的細微情緒 不要等到孩子大吵大鬧才處理,留意低強度的情緒並給予回應,例如沮喪或憂慮。幫助孩子分辨和經歷這些情緒,讓他知道你深切關心他的生活。
◆理解和接納 讓孩子知道你確實收到了他的情緒訊息。也許你想藉著忽略、否定安撫他,孩子卻會懷疑自己的反應是錯的,甚至不願意再告訴你。
◆解釋負面情緒並非異常 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因生氣、嫉妒、貪心的感受被譴責,但你要處理他不適當的行為。可以說:「我知道,小華不跟你玩讓你覺得寂寞,傷心。」接著再解釋:「但是你說他的壞話並不能解決難過,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?」
◆建立情緒字彙 準備不同種類的情緒字彙包括挫折、罪惡感、忽略等,幫助孩子把一些無以名狀、害怕的感覺,轉換成明確的概念,讓他知道這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。孩子若學會以語言清晰表達感受,將有助於溝通和自我對話。
◆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協助孩子釐清情緒的來源,鼓勵他找出可行的處理方式。如除了「感覺很差」之外,他還知道自己是因為姊姊不陪他玩所以寂寞,可以跟他討論解決之道:打電話請朋友到家裡玩?還是拜訪附近鄰居?有了經驗,下次他覺得寂寞時,也許就可以自己處理而不需要你的幫忙。

教導孩子絕對不可以說的話


1.侮辱、人身攻擊:笨蛋、壞蛋、混蛋、人渣、死人、豬、烏龜、朽木、娘娘腔、男人婆。
2.情緒性的語句:我討厭你、我恨你、你欠揍、恨不得沒生你、不想再看到你。
3.否定、貶抑:你真沒用、沒人喜歡你、你什麼都不會、你考不上好學校、找不到好工作、頭腦簡單,四肢發達。
壓抑:說不准就不准、閉上你的嘴、小孩子不懂少插嘴。
4.不讓孩子解釋:再給我頂嘴、你說什麼我都不信、你還有理由啊?
5.諷刺、嘲弄:你也太聰? F吧、這種事只有你做得出來、你能考及格我就謝天謝地了、這麼簡單也不會。
6.威脅:你給我試試看、給我小心點、打電話跟老師說、送你去警察局、你如果…我就…、你不要後悔、把你送給別人、我看你以後怎麼辦。
7.哀求:爸求你不要這樣、你再這樣媽要哭了。
8.冷漠:你活該、我早就告訴你了、自己不會想啊、自己看著辦。
9.比較:你比得上×××嗎?人家比你強多了、如果你能跟×××一樣就好了。
10.強調父母的經驗和權威: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,早就會了、你得聽爸爸的。
11.懷疑:你實在無法讓我信賴、我看你沒這麼厲害吧?那有什麼了不起。
12.不耐煩:到底要我講幾遍?為什麼老是忘記?
13.不當的引導:去死吧、乾脆跳樓算了、出去就不要再回來、給我滾。
14.誇張:你對不起列祖列宗、自從有你,我再也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。
15.放棄:我對你不抱任何指望、再也不管你了。
16.利誘:你少打一點電動,就多給你零用錢。
17.過於明察秋毫:終於逮到你了、又出錯了吧、你以為我不知道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