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

CEO實戰手記:子女要成材 關鍵在外語

在我準備《創意育兒》的文章時,我的焦點和定位不是教您們怎樣把一個BB由細湊大,而是怎樣養育您的兒女將來成為一個能幹、有定位及對社會有貢獻的年輕人。或者您們現在尚未結婚、還沒有兒女,但我相信這七篇文章也對您們有一些啟發的作用。

我對香港的填鴨式教育是完全不認同,因為學校只注重成績,每天的功課多不勝數,光是這一點,子女已經感到很大的壓力了,有部分兒童還要承擔父母過份的期望。有朋友問我會否期望自己子女有?比我更優秀的將來。我第一句斬釘截鐵地回答:「完全沒有這個想法。」這個包袱實在太重了,要一個小朋友背負?這個沉重的包袱,人生實在太束縛,也找不到快樂。雖說每個兒童是夾雜了父母的性格、父母做事做人的生活及工作態度,但子女始終有?自己的看法和思想。作為父母不應該對子女有過份的期盼,好讓他們自我發展自己的長處及喜好。

很早前我已經跟大家分享過「壓力理論」,大家可以依照這個理論來設立一個對子女的合理期望(Set Proper Expectation)。我們只會期望子女身體健康,透過做運動和均衡飲食;我們只會期望子女將來不是一個壞人或者犯罪分子,這樣,對我們來說已經非常足夠了。至於,將來他們能否成材,便要看他們的際遇、人脈網絡和工作與生活環境了。只要您能夠提供一個空間給他們自由發展,就算他們只是一個普通人,但活得開心,又何妨呢?所謂:「平淡是福」,何樂而不為?強加父母的標準和要求在兒女身上,您只會逼他們進入死角,最後只會「物極必反」,他們不但得不到快樂,您也非常「勞氣」及失望!期望越小,生活得越開心。

當然「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」,相信是每位家長的指標。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,如果將來子女要成材,關鍵不是教學的成績,而是語文的能力,尤其是英語。現時香港最成功的支柱,就是戰後出生的兒童—「戰後嬰兒」,現在他們大概五十歲至六十歲。他們沒有享受過九年免費教育,甚至大部分都沒有受過教育,有部分鄉音都未改,但他們滿口流利英文,擁有一個良好的世界觀,因為他們會自學外語,特別是英文。

知識可以改變命運,但只是考得好成績的,有可能只是「高分低能」,反而知識的應用才是最重要。而良好的語文能力,是尋求知識的關鍵,能夠看懂外語,可以得到更多另類的新知識和資訊、擴闊眼界及思維。而隨?這個世界互聯網極之普及化,所有最新資訊、科技和技術都在網絡上傳送。而網絡上的國際語言就是英文,而不是中文。

作為一個家長,應該培育您們的子女透過互聯網或者互動的交流,例如:遊學、看故事書和西片等,希望儘量感染小朋友多用英語。如果能力許可下,可以鼓勵他們選擇學習多一項喜歡的外語,例如:很多人喜歡到日本旅遊,學日文也是一件好事;如果對歐洲的音樂文化有興趣,學法文也無妨。就算您的兒女成績不好,但能夠閱讀和書寫流暢的外語,當他們長大後,發覺自己學識和資歷不夠的話,他們會找到自學的能力,語文就是自學的關鍵。

沒有留言: